GeoSciences: Geophysics, Geology, Geography, Geomancy, and Power     


 

地震折射CT波速图像、解释以及钻孔资料对比 单孔地震波速CT 地质雷达 多道瞬态面波 环形自然电位 四极对称电测深 井下彩色电视 地震折射CT与电阻率CT结果对比 电阻率CT 下载PDG阅读器

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物探成果图

物探观测布置
        工程物探测区位于云冈石窟顶部约4km2范围内,南起石窟崖壁,北至水泉村,西起石窟西侧崖壁,东至工人村北;重点区域是石窟顶部围墙内约0.4km2的范围。测区地处丘陵地区,大部分区域地形较为平整,局部为陡崖峭壁,地形起伏较大。 地表雨水滞留区分布示意图
        大气降雨到达地表后,一部分雨水在地表随地形起伏产生地表迳流,一部分穿过第四系入渗到基岩面。该图为地表雨水滞留区分布示意图。三维图示为基岩面,上覆阴影显示了地表水的滞留情况,深色表示滞留水量多,浅色表示少。 第四系粉土层厚度等值线图
        由图可以看出,粉土层厚度一般为0.2~6.5m,平均厚度为1.5m。围墙内粉土层平均厚度为1.1m,总体积为3.67×105m3。东院及西院明城墙等构筑物附近粉土层平均厚度为1.0m左右。围墙内粉土层厚度小于1.0m的区域见图阴影部分,总面积约195000m2 ,颜色由深到浅表示厚度由1.0m变化到0m。 基岩顶板等高线三维图
        根据浅层地震勘探结果,结合其它地质资料,绘制出基岩顶板等高线三维图。由图可以看出,基岩面起伏大致和地形起伏一致,大部分基岩面坡度比地形坡度缓。
        基岩面起伏情况,对从地表入渗的大气降雨沿基岩面的迳流方向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二窟泉成因解释
        二窟泉水来自于北部区域。自然电位显示水流优势方向主要为北西、北东方向,局部显示正北方向。说明泉水主要来自北向,由于破碎区域发育走向不规则,形成了复杂的水流通道网络。二窟泉西北部大片较厚的第四系、风化层、和泥岩层的分布,为该区大气降雨赋存提供了条件,赋存的水随网状通道,汇集到二窟泉流出。 风化分层及裂隙分布规律
        图中绘出了基岩中裂隙破碎带的平面分布规律。由图可以看出,东院内破碎带的分布广,西院内主要集中在几个区域。由浅到深,基岩中裂隙及破碎带越来越不发育。浅部破碎带连通性好,深部连通性差。 泥岩夹层分布规律
        结合12个深孔钻探结果,此次高密度电法工作圈定的泥岩层按照高程从上到下主要分四类:
        J2y5:分布在1165m高程左右,上面是第四纪覆盖层,主要分布于八字墙东侧和整个东院地形高的区域。从附图5可以看出,西院八字墙东侧厚度较薄,一般3m左右,局部变薄;东院内泥岩的分布较厚,一般5m~6m左右,连续性好。对比这两个区域内的J2y5泥岩层,可以看出,东院的电阻率普遍偏低,1993年山西省地矿局216勘察处工程队在本区的电法工作亦有同样特征。
        J2y3:分布在1155m高程左右,主要分布于西院,厚度及及高程变化大。附图5中西院八字墙西和八字墙内的各电法剖面均有反映,其上覆地层为第四系。西院八字墙东侧该高程没有分布,电法R3101测线反映1152m高程左右有泥岩小夹层分布,向北10m测线该夹层尖灭。
        J2y2:主要分布在1140m~1145m高程左右,石窟崖壁露头有清楚的反映。层厚2m~3m,薄的地方几十公分,不连续。 窟顶基岩裂隙、赋水区分布图
        上图为物探结果综合图,下图为窟顶基岩裂隙、赋水区分布图,图中根据地震折射勘探圈定的低速区、地质雷达勘探查明的裂隙,结合电法勘探查明的低阻异常区,对裂隙和破碎区进行了含水、不含水判译,共分出8个含水破碎区和5个不含水破碎区。 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地质成果图

自主研发的动测仪(测桩、测波速、地震映像)

新一代岩土测试仪“LST-1A型动测仪”,通过计量鉴定    下载LST.exe软件

  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物探说明 

    工程物探测区位于云冈石窟顶部向北7km2范围内,南起石窟崖壁,北至水泉村,西起石窟西侧崖壁,东至工人村北;重点区域是石窟顶部约0.4km2的围墙范围内。测区地处丘陵地区,大部分区域地形较为平整,局部地区陡崖峭壁,高差起伏较大。
    本次工程物探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地面物探调查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及分层,调查基岩埋深及风化分层,查明基岩裂隙带和富水区,查明泥岩夹层和包气带上层滞水分布。利用井中方法探测井壁、钻孔周围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分布情况,探测井壁地层分布情况。
    本次物探是防水保护设计阶段的主要勘察手段之一,根据工作任务要求,主要采用地面和井中两类方法。地面方法分别使用地震折射、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面波勘探等手段。地震折射主要用于调查基岩埋深和风化程度、基岩中破碎带等分布情况;高密度电法主要用于查找地下水赋存及通道情况,推断泥岩夹层的分布规律;地质雷达主要用于查找基岩中破碎带分布规律和裂隙发育情况;面波勘探主要用于第四系覆盖层内部详细分层情况,查明粉土层和砂卵石层的厚度及分布规律。井中物探方法主要是结合钻孔分析孔周围的地质情况,推测钻孔周围目的层、破碎带的走向及空间展布。物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防水保护治理范围,为防水设计提供依据。

今天是